腳氣指由于真菌感染所致的腳部皮膚疾病。如果你經常穿很緊又不透氣的鞋子;汗腳容易出汗長時間處于潮濕的環境中;指甲或皮膚受傷;有手癬;家人中有人有灰指甲、手足癬,那你得腳氣的概率要比別人大很多。
腳氣的常見類型
水皰性
皮損多見于趾間、足弓等部位。初為成群或散在針頭大小的水皰,不易破裂,干燥后皰頂表皮脫落,形成環狀鱗屑。新的損害陸續出現,互相融合,形成環狀,邊緣較清楚。
糜爛型
這是腳氣的一種,常發生在第四和第五個腳趾之間。你需要留意這些部位是否有腳氣的跡象,比如皮膚呈鱗屑狀、脫皮或皸裂。細菌也會入侵這些部位,進一步損傷皮膚。難治療和易復發。
角化型
又稱鱗屑角化型腳氣、干性腳氣,表現為足跟及足側面,常為雙側。皮損表現為脫屑、角質增厚及皮膚粗糙干裂,裂口深者可引起疼痛及繼發感染。
皮疹為暗紅色斑片,邊界清楚,表面點狀白色鱗屑。夏季可有少量丘疹,邊緣部位亦可發生少許水皰。寒冷季節常致皮膚皸裂,伴疼痛,瘙癢不重。
汗腳
汗腳與腳氣不同,不是病,是腳很容易出汗,汗液中的有機質分解,產生一種難聞的刺激性氣味。不論是夏天還是冬天,鞋里經常汗津津的。汗腳人士好選擇吸汗,透氣的襪子。
汗腳起因
1、遺傳
天生就是汗腺發達、容易流汗的人,比較容易有腳臭的困擾。因為手掌與腳掌的部位汗腺分布較身上其他地方都要來得多,再加上穿鞋襪的緣故,因此容易發生腳臭。另外,年齡也是其中一個因素。青少年時期的小孩精力旺盛,活動量大,因此流汗也會比較多;而到了中老年時期,汗腺萎縮,流汗量減少,有可能原本因為流汗造成的腳臭會慢慢消失。
2、腳氣
有時候我們腳部的一些疾病可能就會引起感染,從而造成汗腳。常見的就是腳氣、灰指甲及角質溶解癥(角質層遭到細菌感染后,導致腳掌厚皮的地方出現像痘疤一樣的凹洞)。因為流汗量大,汗水的堆積導致細菌、霉菌孳生,換句話說就是因為多汗引發了香港腳等疾病,繼而造成腳臭的發生。
3、個人衛生習慣
清潔問題也是很大的因素,襪子一定要是每天洗的,經常穿的鞋子也要勤換。這跟工作與個人衛生習慣相關。有些工作必須經常穿著不透風的鞋襪,譬如警察、軍人或是工人,如果經常流汗,則發生腳臭的機率又會大增。個人衛生習慣不好,像是鞋襪永遠都是同一雙或是洗澡草草了事,不重視腳指頭與腳縫的清潔,更沒有將腳擦干,這些不良的衛生習慣都是造成腳臭發生的元兇。
中醫治療腳氣
皂礬跟白礬,白礬有收斂汗液的作用,白礬是對真菌高度敏感的一種藥品。白礬可以吸收腳下寒氣,去除濕邪,真菌存在在潮濕,濕熱的環境下繁殖的非常快,這樣真菌就沒有生產條件了,皂礬有活血化瘀,清熱解毒的作用兩個要各用30g混在一起放在小包里泡腳效果非常好,這個方子出處《外科正宗》的一個叫二礬散,二礬就是皂礬跟白礬。如果不想自己配藥的話可以直接購買配好的中成藥皂白散。
日常如何預防腳氣
1、保證每天洗腳
要保持腳的清潔干燥,汗腳要治療。勤換鞋襪,趾縫緊密的人可用草紙夾在中間,保持腳部干燥。
2、穿透氣的鞋
好穿透氣的鞋,若穿運動鞋、皮鞋,要養成每天換的好習慣,或脫下后就放陽臺上風干、用吹風機吹幾分鐘,尤其是汗腳的人。只要保持足部的干燥,真菌就不容易停留。
3、生活用品定期消毒
個人物品好能專人專用,不與他人共用毛巾、浴巾及洗臉、洗腳盆、拖鞋等物品,和腳氣患者的物品更要分離,尤其是公眾場所,減少相互感染的幾率。毛巾、浴巾等物品的定期清潔、消毒,簡單的消毒方式是用開水煮10分鐘,然后在陽光下暴曬。
4、忌辛辣飲食
腳氣患者在飲食上并不需要特別忌諱,畢竟這是一種感染性的疾病,但如果患者在這段時間瘙癢特別厲害,就應該少吃辛辣刺激,如辣椒、生蔥、生蒜等食物,好不要飲酒,要多吃高營養易消化的食物,多吃維生素高的蔬菜、水果。